急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急性应激:指的是当我们在外部或者是内部环境突然变化时,我们的身体内部器官作出的强烈反应。急性应激可由严重的脏器疾病、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或颅内病变,甚至精神因素引起。虽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认为胃黏膜缺血和H+反弥散进入黏膜为主要的发病因素,有些还有返流入胃的胆汁和胰液参与。在上述严重的应激的生理性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胃黏膜微循环正常运行时,形成黏膜的相对缺氧、黏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导致黏膜屏障破坏和H+反弥散,黏膜H+反弥散进一步损伤血管和黏膜,引起糜烂和出血。急性应激能强烈刺激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血管强力收缩。病变多见于近端胃,也可发生于胃部其他部分,胃腔内渗出物增多,伴发较大量的出血,少数可发生急性溃疡,烧伤所致者特称Curling溃疡,中枢神经病变所致者特称Cushing溃疡。
药物及化学物质:如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乙醇(酒精)、氯化钾、强酸、强碱等很容易导致胃黏膜炎症,引发急性胃炎。
细菌或毒素:如进食过期变质的、或受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等,常合并有腹泻等肠炎的表现,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幽门螺杆菌急性感染也可引发此病。
胆汁反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机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应激反应,或胆汁急剧刺激胃黏膜,导致急性胃黏膜炎症有关。
血管因素:见于老年的动脉硬化患者,或者腹腔动脉栓塞治疗后,由血管闭塞所致。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