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肛周疾病>肛门脓肿>

肛门脓肿

肛周脓肿常见有4大类型
肛周脓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类疾病,但是由于很多的患者对于这类的疾病缺乏了解,导致错过了治疗时机,不但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折磨,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确定肛周脓肿的种类能够快速确诊,并且提高阿治疗的机率的。
  肛周脓肿常见的四大类型
  皮下肛周脓肿:在肛门周围皮下形成的脓肿,为常见的一种脓肿。脓肿一般不大,病人全身性感染症状较轻,而局部疼痛剧烈,开始时胀痛,化脓时跳痛,排便时疼痛加剧。局部检查,可发现肛门旁有明显红肿、硬结或触痛,如脓肿已局限成脓,可有波动感。
  这种脓肿,如未及时切开,常有两种结局:
  1.脓肿自行溃破,多数穿破肛门周围皮肤,形成低位肛瘘。
  2.脓液可向上穿过肛门周围筋膜。蔓延到一侧或两侧坐骨直肠窝,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或蹄铁形脓肿。脓液也可向内由肛窦穿出,形成内瘘。
  为了避免上述结局的发生,肛周脓肿一旦确诊,应积极地进行全身和局部治疗。如已成脓,应及时切开排脓或进行一次性治疗术。
  骨盆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又称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较为少见,但很重要。多由肛腺脓肿或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穿破肛提肌进入骨盆直肠间隙引起,也可由直肠炎、直肠溃疡、直肠外伤引起,约占肛周脓肿发病率的2.5%。社会经济地位、肥胖、糖尿病是其重要发病因素。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
  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属于肛提肌以上深部脓肿,较为少见。多由肛腺脓肿向后穿破进入直肠后隙引起,也可由直肠炎、直肠溃疡、直肠外伤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坐骨直肠窝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又称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比较常见,占肛周脓肿发病率的20%~25%。男性多见,多数为20~40岁的青壮年。其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多伴有全身高热症状,脓肿溃破或切开后常形成肛瘘。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
  肛周脓肿怎么办?
  治疗措施:少数肛周脓肿用抗生素,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以消散,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方式。
  单纯性脓肿的治疗:可在截石位或侧卧下,用局麻或腰麻,在脓肿部位做放射状切口,放出脓液后,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大小,分开其间隔。必要时将切口边缘皮肤切开少许,以利引流,后用凡士林纱条放入脓腔做引流。
  脓腔与肛瘘相通的脓肿:可在切开脓肿后,用探针仔细检查内口,然后切开瘘管,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畅。如内口较深,瘘管通过肛管括约肌,可采用挂线疗法。以上手术优点是脓肿一期治疗,不再形成肛瘘。
关注微信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m/m_xz_ar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