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肛门损伤>便血>便血常见问题>

便血常见问题

便血—— 身体的一个危险信号灯
什么是便血
  便血就是大便时血随便出或与粪便相混,能肉眼看到称为显性出血,肉眼看不到的,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的出血,称为隐性出血、潜血或匿血。
  便血是一种症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疾病,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出血,都可导致便血。除了胃肠道出血、还包括口腔、食道、胆道、肛门等出血。
  便血的颜色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密切相关,比如,鲜红色的便血,表示出血部位低,一般在肛管直肠处,如痔疮、直肠息肉;脓血便,脓性物或黏液与出血并存,表示有感染、炎症反应、肿瘤破溃等,如细菌性肠炎;黑便,又称柏油样便,粪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大多为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
  哪些疾病可引起便血
  痔疮:由于人长期处于同一种固定的姿势引起劳累,如久坐办公室中、久站于工作岗位等,影响血液循环,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内脏器官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导致曲张隆起,形成痔疮,排便过程中就会受到挤压而导致便血,一般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有时伴有肿物脱出。
  肛裂: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溃疡,造成便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后有血迹,且排便时或便后有肛门剧烈痛疼。
  痢疾: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腹泻便血是由于肠道炎症所致。肠道炎症导致肠黏膜的毛细血管爆裂,大便时就会有血液流出。腹泻便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许多恶性疾病都是由腹泻便血发展而来的。不要将腹泻便血与痔疮引起的便血混为一谈。
  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便血量较少,常为间歇性,粪便中含有脓血或黏液,伴随有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同时还伴有由身体消瘦、四肢无力、低烧、贫血等症状。
  息肉:如直肠、结肠息肉,息肉是指生长在肠壁黏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青年和儿童身上,出血量因人而异,一般为便血,血色鲜红、血与大便不混合,有时伴黏液,偶有近肛门处的息肉脱出肛门。
关注微信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m/m_xz_arc.htm